发布时间:2025-04-05 07:53:56 来源:新闻新报网 作者:春晓
古代的潞河指的就是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北运河段是从北京通州经过河北香河再到天津三岔河口这一段河道在元明清三朝北运河是漕运进京的交通要道香河由于地处北运河中游上接北京通州下联天津武清堪称“首都之门户漕运之咽喉”《运河之上》带您一起了解北运河属海河水系历史上几经变迁辽圣宗统和年间皇太后萧绰为确保南征中原所需粮草和满足南京城(今北京)的粮食物资供应在南京至北塘海口之间利用天然水道疏通了一条漕运河道经潞水(今北运河)运至南京(今北京)即民间传说的“萧太后运粮河”金代沿用潞水之名金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今北京)改为中都为保障都城用粮开始利用隋永济渠故道将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粮食运往中都金泰和五年(1205年)金章宗命人改凿潞水漕渠翌年竣工改凿后的路线不再走永济渠旧道而是向北经天津入潞水经武清、香河潞水漕运由此正式开启香河成为漕粮进都的必经之路元代称白河因河内多沙两岸沙白而得名也称泗河四水者,一即潞河一即富河,一即通惠河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为保障都城粮食物资供给元朝廷开始对大运河进行全线疏凿元十三年(1276年)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又命人先后凿通了山东的济州河、会通河和通州到大都积水潭的通惠河通过上述几大工程从北京至杭州的大运河缩减至近1800公里京杭大运河由此全线贯通江南漕粮通过白河(今北运河)直抵大都香河一跃而成为“首都之门户漕运之咽喉”明代称北运河为白河、白漕外漕河、通济河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避海上漕运风险命人疏通了山东的会通河并修建了南旺分水枢纽使南北大运河再次贯通清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有北运河之称清顺治元年(1644年)迁都北京后漕粮运输基本沿袭明代漕运制度清道光年之前的北运河仍然繁华依旧清代后期,海运兴起漕粮逐渐改为“折色”即漕粮改征银两缴纳加之内忧外患清政府无暇顾及运河治理运河淤塞日益严重北运河漕粮运输走向衰落光绪二十三年(1897)京津铁路通车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止漕运漕粮改由火车直接运至北京“舟车辐辏万民攒集”的景象从此成为永久的记忆1918年3月北洋政府在天津成立顺直水利委员会民国十四年(1925年)顺治水利委员会对青龙湾减河上的王家务减水坝(红庙金门闸)进行治理在南北石坝上改建为四十孔西式分洪闸名为土门楼闸改革开放后北运河的治理政策从“排涝为主”转变为“排蓄并重,以蓄代排”政府先后对北运河香河段的堤坝、险工进行了进一步整修加固并修建了橡胶坝新建和改建了桥梁如今北运河香河段集陆上“四大景区”水上“十大景区”运河“新八景”于一体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夏日的运河两岸绿树掩映、波光潋滟水鸟翩跹、风光旖旎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游客图片由王爱民提供嘉宾原香河大运河研究会会长王爱民节目回听请点击下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文章